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当前位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高峰论坛在穗举行

  • 浏览次数: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通讯员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李永杰 通讯员吕星卓)10月28日,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主办,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黄埔高等研究院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际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南开大学终身教授,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王伟光出席论坛并作学术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校长张政文,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靖,广州市黄埔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梅声洪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波主持,来自国内外的近20位著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进行主旨发言。

全面准确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张政文在致辞中指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以中国特色为引领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中国气派,更具有世界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作为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的重要堡垒,将进一步打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阐释高地,持续推动国际高峰论坛发展。

李靖在致辞中表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是两校强强联手进行学理化阐释的高端研究平台,前期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次国际高峰论坛的召开又是一个显著的里程碑。新时代新征程,未来将继续不遗余力推动平台建设发展,繁荣中国学术、传播中国思想、彰显担当作为。

梅声洪在致辞中强调,本次国际高峰论坛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是黄埔区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的一件大事,也是必将载入黄埔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未来合作发展史册的一个重要时刻,并代表黄埔区委区政府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

王伟光作了题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解答的时代之问》的学术报告。王伟光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成果,要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和形成、理论内涵和实质要义、现实和历史等维度对其进行全面、准确、深刻地把握。王伟光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长期发展积累的中华文明的最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必然产物,是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和历史进步,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初心使命的理想实现,是人类共产主义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文明新形态。王伟光强调,以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好中国式现代化大文章,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共性与特色

主旨发言环节,来自国内外的近20位著名专家学者从多角度、多方位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道理、学理、哲理,充分肯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与大国担当。

张政文认为,在强国复兴的新征程上,应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积极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进文艺理论教材、进文艺理论课堂、进文艺理论学者教师学生头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文化思想铸魂育人。要学好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开创新时代文艺理论建设工作新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精神文明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央视评论员莫天安表示,人工通用智能(AGI)技术的突破会显著改变世界社会经济格局,审慎地开发、实施和治理这种变革性技术需要一个创新的治理模型,而且要将其固定在伦理和公平分配收益的基础上。中国凭借社会主义和现代治理的独特融合,将成为在这个复杂局面中起到引领作用的引人注目的典范。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代表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国家建设和世界构建背景下理论与实践之间持续辩证关系的产物,已成为中国对世界文明作出贡献的关键。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和基本观点,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标。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之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的运用与创新,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共性与特色。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全过程,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阿塞拜疆语教研室主任、“一带一路”青年汉学家联盟主席阿格申·阿利耶夫表示,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要加强中外学术交流、教育交流、文化交流,发挥中外各领域专家的作用,特别是要通过传播中国经典著作来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故事,习近平主席倡议实施的“亚洲经典著作互译项目”已实质性推动亚洲47国的文化互译和文明互鉴,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打造世界文明交流的新高地,推动多元化文化交流与互鉴。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波认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文明交流互鉴,需要教育国际化作为重要支撑,切实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重要举措。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扎实推进最新创新理论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特别是在致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大势下,强起来的中国需要形成同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模式新思维

教育部长江学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夏莹认为,可尝试通过将对人的现实关切注入到特定的经济规律的分析和研究当中,探索如何让“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并存,追踪并分析全球新资本形态的发展特质并彰显新资本形态的内在矛盾,探寻走出资本逻辑的现实可行性道路,构筑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其上重构的与之相关的法、道德与文化等诸要素将从根本上丰富“中国式现代化”逻辑,进而产生原生文化形态。

国务院马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南开大学原副校长、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新生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跨越百年的追求。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大多数国家要么是全盘西化,要么是走向文化民族主义道路。只有中国这样拥有悠久文明的大国才有自信、有可能去探索如何通过激活自己传统的民族文化去建设一个不同于西方的现代文化,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科学认识和理解现代社会、能够破除西方现代性的迷雾,只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与马克思主义这一魂脉相结合才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崔唯航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拥有具体化的原则和维度,而不是脱离实际意义的抽象的历史哲学理论,要深刻把握唯物史观的具体性的原则,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来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不仅仅是可爱和可信,更是可用,能够运用到具体实践中。正是不断深入把握住了唯物史观的具体性原则,“第一个结合”才得以提出,才能在新时代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站在解决古今中西问题的高度提出“第二个结合”。

蒙古国一带一路共同研究中心主任朝伦爱登表示,中国是一个坚持和实施长期稳定政策的国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思想,是基于中国历代领导人所提出的发展政策与思路,在新时代背景下,经过总结升华后提出的。中国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路径是当前世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强调中国特色、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更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特别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大型国际性项目,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新的思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高文书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口是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支撑。我们要深刻认识人口变化新形势,科学把握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意义,以改革创新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口支撑。

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国务院马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进平指出,从文化视角来看待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式和现代化相互交融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中国式所具有的文化内涵,高度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生成的文化生命体。现代化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则表现为理性化、标准化、普世性。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文明的解药,在现代性之内,又能超越现代性,对现代性进行批判,具体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展。

俄罗斯科学院普力马科夫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科研副所长、亚太研究中心主任А. В. 洛马诺夫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展示了现代化的另一个方向,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个新的道路选择,也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开拓社会制度的中国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发展结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奋斗经验的凝结。要让外国学者、外国民众全面、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内容,一定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历史背景与历史演变。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办公室主任王生升认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运动形式与国家经济治理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中国的国家经济治理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相对于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在传统的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之外,党的领导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弹性结构超越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因素。正是因为有党的领导,才能引领全体人民以整体的方式、以集体的方式能动地认识和运用规律,才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俄罗斯科学院欧洲所研究员Б. П. 古西列托夫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它是社会主义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不同于西方现代化仅仅强调创造物质财富,中国式现代化试图将日益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文化道德层面结合起来,并且力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也从未试图将自己的模式强加给其他国家。中国的模式已经证明,现代化可以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可以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自己现代化道路的指南。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维国认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首次将中国式现代化所需要的精神力量明确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态的现代表达,是马克思主义精神形态的中国表达,是资本主义精神形态的超越表达,是理性的而非盲目的、是自由的而非受限的、是人民的而非个体的、是聚合的而非无序的。


0.214027s